呵护老年群体 用“心意”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2000-2012年期间,中国货物服务进出口贸易额对世界总的增长贡献率达12.8%,高于美国的贡献率(为8.1%),也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
从43号文、351号文的出台到近期公布的1万亿的债务置换计划,以新发长期地方债替换存量到期债务使短期债务风险暴露得到缓释。1、目前新常态下的重点在于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
2)财税改革 分税制改革仍然是大的方向,在财政阳光化的总指引下,未来财权与事权将进一步匹配,其间掺杂着对于税制的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的改革以及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按照我们计算的综合加权平均物价指数,我国实际上从2014年10月就进入了通缩区间 (因此去年11月下旬的降息操作具有合理性)。3、通货紧缩 在回答韩国KBS记者关于通缩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说,我国CPI还处于正区间,所以不能说我国已出现通货紧缩。进入3月月份后,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小幅反弹,通缩有所减缓,但仍然有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1)经济增长目标下降到7% 这与我们在2014年四季度初时基于到第三季度为止的长样本数据所作的预测非常吻合。
其中通过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从而保证从国企到国资的转变中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提升。虽然学界对全球货币超发对中国通胀目标的影响尚无定论,但央行对此还是很重视,货币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国际资金的变化:外汇占款减少。
具体来讲,中国人民银行在组织独立性上,隶属于国务院,其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其职责。其次中国央行担负的责任众多,既要担负金融稳定,又要担负金融改革,难度更大。政府定3%的通胀率预期,不仅考虑了国内货币供应,还考虑了全球货币超发大背景下,资金流入造成的影响。两个数据的低迷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通缩问题的担忧。
虽然2015年2月PPI有所回暖,但考虑到节日因素,形势依然不乐观。对比中美两国央行,朱宁向记者分析三个方面,美国央行独立,货币政策、监管思路独立。
总基调: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从M2的绝对值来看,2014年末M2余额122.8万亿,若2015年实现同比增长12%,年内新增约14.7万亿,为近年来新低。朱宁指出,今年央行政策的三大转变之一,就是提供除了货币供应量之外的手段,增加直接投资,比如调动资本市场、提高居民储蓄的利用率。加快推行以营改增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其次,这说明政府意识到市场整体不缺钱,因此重点不是提高货币供应,而是让资金不要在金融市场里淤积,通过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2015年1月CPI持续低位运行,同比仅上涨0.8%。虽然M2增速创新低,但多位经济学家认为,2015年货币供应总体中性偏宽松。另一方面,独立性不高。隔日,政府工作报告揭开面纱,改革和稳增长依然是主题词。
但邵宇认为今年资金不会大幅流入,因此3%的通胀率目标仍需政府货币宽松来实现。至于境外资金流入造成通胀,今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美联储加息,资金是流出趋势,而不是流入。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利率的预期管理,加大利率调控的政策效果。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M2目标的表述为下一步央行调控增强灵活性做了铺垫。
67岁的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一职足有12年,履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两年,面对记者提问,除了笑对,定会有自己的思考。中国弹性的货币增发,很容易失控,因此总量必须严格控制。孙立坚向记者给出了市场尚未讨论到的重要风险提示:尽管目前通缩风险笼罩全球经济,其实通胀风险仍然虎视眈眈,一旦遇事触发,通胀通缩交替,全球经济将陷入滞涨的长期恶性循环。朱宁告诉记者,通缩这个提法不太科学。而央行推动的利率市场化,将打破国有银行垄断。鉴于转型期新旧交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强调转型期的综合配套,传统与创新工具,数量与价格工具,都要密集使用,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SLF、MLF、PSL等创新工具的使用力度,也要对法定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传统工具进行适时、适度调整。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数位经济学和市场人士,试图梳理出央行2015年的政策逻辑。孙立坚向记者分析,外汇流入等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很大。
加强预算管理,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有趣的细节是,去年中国央行新设了一个岗位: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从外资商业银行被提升为中国央行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在去年的国际货币组织的闭门会议中,提出了中国央行基于利率的调控改革思路,被外媒称为中国央行改革蓝图,不过之后暂未有任何消息表明央行在这方面的改革。
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同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稳健的具体含义,今年包含了更加丰富、弹性的调控手段:微刺激、降准降息、多种新型调控工具,将越来越成为常态。
恶形势:滞涨概率有多大 全球货币存量超发非常严重,大量资本用于短期投机、堆积泡沫,尽管目前通缩风险笼罩全球经济,其实通胀风险仍然虎视眈眈,一旦遇事触发,通胀通缩交替,全球经济将陷入滞涨的长期恶性循环 从报告回到经济现实。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快推进金融改革。高到多少?在全球货币严重超发的大背景下,中国如果超发货币,资本都堆在金融市场里,一旦经济结构性改革没有跟上,经济风险将显著加大。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于去年,政府会注入更多货币维持增长。
与此同时,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防止出现金融体系的大幅波动和顺周期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从2015年的预期来看,以上三项影响M2增速的因素依然存在,央行已经表示,将通过采取新的流动性调节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带来的影响,包括SLF、MLF等多种期限的定向工具,力保流动性的稳定。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段出自重要的中央官员之口的表述,折射出央行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和现实的经济增长压力。同时,既要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等数量型工具,确保货币和信贷总量平稳运行,又要充分发挥基准利率、汇率中间价等价格型工具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保证汇率运行基本平稳。
对于通缩的提法,学界比市场冷静一些。甚至有许多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将此解读为,尽管基调仍是稳健,但是已经‘大大隐含宽松。
怎样算松紧适度?货币供应总量已经确定了: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目前,央行只能在两防(防止经济惯性下滑,防过度放水)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工具组合,努力做好各种量与价组合平衡术。由于人民银行和三会(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都属于部级单位,而且彼此之间的权责有重合的地方,因此有些政策不免会统筹不佳,产生冲突。利率市场化,这个中国金融改革多年努力的方向。
首先,货币增速创历年新低,意味着整体经济形势确实下行,对货币的需求不如经济高速增长期高,如果再大量供应货币,会造成货币超发,引发金融风险。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此前在分析2014年金融数据时认为,M2的增速比较低的首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大量减少,使得央行不需要通过回收外汇来投放流动性。
孙立坚一字一顿地向记者强调:总量要控制在12%,不能超过。虽然对于中国经济是否陷入全面通缩仍未有定论,但市场普遍认为,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通缩已成事实。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观点鲜明地指出名为稳健,实为宽松:通胀目标水平3%与现实通缩风险反差大,显示出2015年注定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之年。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央行政策的效力等均存在诸多分歧,对于改革与增长的优先次序也是各抒己见。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